大家好,我是双平团队,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是《精益创业》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埃里克·莱斯
四、精益创业怎样实现持续创新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第四天来阅读《精益创业》这本书。
在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精益创业来推动一个新创企业的加速,今天我们学习想要生存得更长久,走得更稳健,必须要加速增长。那么加速之后,如果没有创新,加速就会显得后劲不足。
万达是咱们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它的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创新史。90年代初期,开发商盖房子只能是进行墙体建设,盖好的房子没有门也没有窗,住户需要自己去安装门窗。但万达却想出了给房子加上铝合金窗防盗门和洗手间的主意,这种创新让万达在两个月之内就卖光了1000多套房,而且房价平均在1580块钱左右,在那个时候这个价格称得上天价。这种创新让万达赚到了第一桶金,怎么样的创新是有效的,又如何持续创新?
持续创新的技巧
咱们接下来讲一下精益创业持续创新的三个技巧。
第一个技巧叫优化组织结构。
创新是谁来创的?当然是人。如果你的公司有一支善于思考的、执行力强的团队,那么创新的思路就不难找到了。所以持续创新的第一个技巧就是优化你的组织结构,怎么样打造这样一支团队?作者提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稀少但稳定的资源,开发业务的独立权以及与绩效挂钩的个人利益,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
首先说第一个,稀少但是稳定的资源。
在传统思维里面失败是成功之母,企业走了弯路,犯了错不要紧,只要吸取经验,从头再来就可以。可是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几乎是没有犯错的权利,因为新创企业的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你浪费了预算资金,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可能你会说“我增加预算”,但其实预算多了,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钱多会让人不懂得控制,造成盲目浪费。所以说要培养持续的、创新的团队,首先要提供相对较少但比较稳定的预算,这样才能够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除了资源之外,独立的开发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大部分企业中,如果想要开发一种新产品,需要非常繁琐的流程,一层一层的签字审批,一遍一遍地开会讨论。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老牌公司,有一些传统企业想要转型,想把自己互联网化,他们就想建设一个网站,于是就做了很长时间的市场调研,最终确定了网站设计的公司,然后经过一两个月的讨论,确定了网站的雏形。结果公司老板看到以后又提各种修改意见,这些意见特别不专业,但是团队已经形成一种惯性了,就必须得按照老板的意思去做,然后开发团队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网站最后越来越四不像,最后大家对工作都失去了兴趣,破罐子破摔,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独立的开发权的话,那么传统的开发流程的时间会非常长,和精益创业的思路相悖。昨天咱们就讲过,新创企业需要随时保持绝对最小化的状态,这就需要给设计团队完全的自主权,计划和执行相关实验不需要过多地去批准走流程,让他们可以在有限的工作范围内开发并且推销新产品,可以在公司里面实现跨部门的运作,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参与早期产品的开发和发布,这样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最后一个条件是你的创新个人利益要跟绩效挂钩。
你有多大的能力,给公司多大的贡献,就应该得到多大的报酬,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作为创业者,其实笼络员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绩效成果和员工的利益挂钩,股权和奖金都是很好的方法,哪个项目团队的长期表现最好,他们的奖金就应该最高,哪个团队表现不佳,他们的股权就应该减少。当然也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作为奖励,使命感和认可度,同样可以作为奖励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采用哪一种方式来进行奖惩,都需要设定一个透明的标准,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到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产生动力。
作者在书里面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利润很高的科技企业,设置了一个内部激励机制,规定对成绩优秀的团队提供升职加薪奖励,但这些奖励是由高级管理层来决定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所以大家都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由此也没有办法树立起去创新项目的决心,结果公司的效益可见就一般了。
以上就是咱们讲的优化组织结构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基础条件。
接下来咱们讲一下持续创新的关键就是创造实验平台。
刚才说新创企业的资源有限,所以不能够拿整个公司来作为一个实验的范围和平台,怎么办?作者在书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沙盒,说可以在公司内部设立沙盒范围来进行实验,什么是沙盒?其实是一个计算机的专业术语,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实验,既能够达到测试的效果,又不会因为实验失败而造成一个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比如说公司要提供某一种产品和服务,那么就把它作为一个沙盒范围,任何团队都可以在沙盒当中去创建一项对比测试实验,不过需要有另外一组团队从头到尾地去观察整个实验过程,沙盒的大小可以根据公司开发的产品类型,用不同的方式去确定。
如果说你是一个网上服务公司,那么你可以限制某一个网页来测量一下用户的流量,如果你是一个零售企业,那么你可以限制某个商品的购买等等。比如说我先上市的商品,我只售出1万份,那么这1万份如果最后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我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去解决的,这就是属于有一个沙盒范围。参与沙盒实验的团队可以有很多,大家都可以在相对独立安全的地方去检验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的效果。
但最终效果需要5~10个实验指标来衡量。如果经过证实确实效果很好,那么指标最高的实验就可以形成一份统一的标准化的报告,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然后整合运用到企业当中去,这个时候就可以扩大规模生产了。而领导沙盒实验的团队就可以带领更多的员工进行另外的实验,以点带面地训练更多的创新团队成员。
我们刚刚说到跨部门合作,在沙盒当中也同样去适用,实验团队拥有自主的开发权营销等职权,不需要事先获批准,这样一来团队的工作效率会很高,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顾客价值。
沙盒实验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实验,因此很容易区分出什么东西是成功的,什么东西是失败的。因为团队成员会在第一个时间知道,他们对顾客行为的假设是不是正确的,而每次使用相同的指标,能让他们在公司上下建立起跟这些指标相关的文化,当然,任何创新系统终将成为自身成功的新商品。当沙盒扩展并且为公司创收的时候,就必须开始新的实验循环,创造一个新的沙盒来开展工作,让创新能够以精益创业的方法继续去持续下去。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持续创新的第三个技巧,叫培养管理组合。
当你推出了一个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很快就会有竞争对手来抄袭你或者模仿你,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办法避免。所以需要你具备卓越的运营能力,新开发的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你就要去面对竞争对手的各种套路,这样会牵扯你大量的精力,所以你要培养一些人才,可以帮助你去争夺各类资源,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为你所用?
比如说有些人天生就是开发创造者,有些人把创新视为进军高级管理层的通路,还有些人特别擅长运营成熟业务,项目外包、提升效率和成本控制削减方面的管理工作。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这样一来你就拥有了一个优秀的管理组合,足以去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并且有持续创新的力量。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
总结一下,企业想要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就需要组建创新团队,创新团队需要以下三个条件,分别是有稀少但是稳定的资源,有开发业务的独立权以及绩效和个人利益肯定得挂钩,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团队才能够保持创新的热情和能力。
创新沙盒的方法可以激发团队的热情,加速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
培养管理组合,可以让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不受阻挠,以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持续创新。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你需要更多的流程和系统来协调公司运作,但是很多新创企业都在错误地追求专业化,导致企业慢慢变得僵化和官僚,因此及时地调整策略也是重中之重。明天我们要讲一下精益创业的调整策略都有哪些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ihuoo.com/2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