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对接一条卖货广告文案?公众号对接一条卖货广告违法吗?

“玩好货”项目的经验总结。

1、看到的趋势是对的,但是我们入场的时机不对。

今天来看,短视频和直播带货都已经是全民参与了,是一个无比正确的方向。

但在2016年的时候这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很多人都怀疑这个方向,虽然当时国内同期围绕电商搞短视频的APP也有10来个,而且很多都融资了不少钱,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搞起来,基本都转型了,我觉得不是我们看到的机会和趋势不对,而是当时的环境还不成熟。

那个时候连抖音都没诞生,淘宝商家都没有配置上短视频,而我们却来搞短视频导购,有点过于超前了。就跟早期美丽说和蘑菇街一样,他们如果诞生在2008年也不一定能做起来,因为那个时候淘宝卖家的图片都不好看,也没有专门的模特和摄影师来拍摄,如果这个时候他们入场去做图片导购,那么也会出现没有好的图片素材,用户观赏感不佳,从而导致留存率和转化率不行。

由于整个时机不成熟,如果我们要去把做这个事情做起来,太多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这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了。

比如我们建设独立的短视频导购APP都已经很重了,我们还需要去解决短视频拍摄问题,还需要去寻找达人参与进来帮助拍摄,而这些达人的拍摄我们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当时给的200块/ 条)。

另外还需要解决选品的问题,找到商家洽谈,由商家提供样品发货给达人,达人在进行拍摄,同时还需要和卖家洽谈给我们的渠道专享价问题,最关键的去市场上推广APP做增长都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

需要解决的环节如此的多,而我们是一个创业小团队,启动资金也只有区区几百万,根本不可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所以在2016年底停掉这个项目在今天来看都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创业真的不能只是看到趋势,还是要看到客观的市场环境是否成熟,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持是否到位,否则我们只能当先烈、当炮灰。

2、独立做APP还不如嫁接到大平台上去做内容。上面我已经讲到我们需要解决的环节非常多,当时如果想切入这个赛道,我觉得应该改变思维,不应该去建设独立的APP,根本都不需要去组建相关的产品技术团队,而是应该入驻相关平台去做内容,当时虽然抖音没有诞生,但是快手已经在下沉市场很火了。

如果我们当时转换思路,建设内容团队,然后入驻快手去做一些电商导购或者内容相关的矩阵号,这对我们来说就会比较轻。

首先不用建设独立APP,也就不需要大量的产品和技术人员。其次我们也不需要大量的BD去对接淘宝商家,而是招聘或者合作一些能做内容达人就行,最后我们也不需要去推广独立APP,而是在快手上直接推广相关账号获取关注就行,这样获取流量就比较方便。

这样后面2017年抖音诞生以后,我们就可以同步在抖音里面来进行这套操作,而且都是最早期的内容入驻者,可能会踩中这波短视频快速发展的红利,那么今天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可惜凡事没有如果。

这个点能总结的非常多,今天做生意创业绝大部分情况下就不要去做一个独立的平台了,这种成功率真的很低,而是应该围绕大平台做相关的生态业务。

比如我们淘宝客这些人都是围绕阿里来做相关的电商导购业务,是伴随着阿里的大生态在发展。公众号、微商、社交电商、私域卖货包括各种微信内的工具和服务,都是围绕微信的大生态在发展,伴随微信的增长而增长,短视频和直播都是围绕抖音和快手的生态在发展。

所以只要我们认准了一个方向后,就直接入驻这些平台里面内去做就好了,伴随着他们一起壮大,我们事情做起来也会很简单和轻很多,因为我们不需要去解决那么多问题,

而是专注于解决一个或者几个小问题就行,平台的大船在快速前进,我们就跟着乘风破浪就好。这点真的是无比重要、无比重要、无比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为过。

3、纯粹的短视频电商导购是很难做起来的。

这个总结其实也挺有用的,因为我去年就想写一篇关于淘宝短视频相关的一些看法。

我当时和几个朋友交流,其实阿里如果当初看到了短视频和直播的趋势,不应该仅仅在淘内去做这个事情,而是应该弄一个独立的APP来做这个,而这个独立的APP不应该只是购物相关的短视频。

我们来假设下,如果阿里的战略部门在2016年看到短视频和直播的趋势,同时启动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围绕电商业务开展短视频和直播,另外一条就是单纯的围绕短视频内容这个战略方向来做,比如看到抖音这个APP,马上就让优酷团队也来做个事情,采用腾讯那种多个产品赛马机制,说不定也有机会做起来。

因为当一个用户进入一个短视频APP以后,里面全是购物和卖货的,其实没什么太多的浏览性,如果不是PGC专门制作的精良内容,用户是会很反感的。

我们“玩好货”APP当时的短视频基本都是UGC带货短视频,一条短视频的时长在3分钟左右,用户对着手机看三分钟一个人讲解某个产品的短视频,确实有点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们推广后看到的留存数据和转化率都不太行。

另外从浏览效率上来说,虽然短视频可以多维度看到产品的展示讲解,甚至也有人物出镜,但是浏览效率还是和图文没办法比,单纯的刷图文3分钟,用户可以浏览几十件商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淘宝短视频和直播就没办法和抖音、快手对比,淘宝之所以能把短视频和直播做到这个体量,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手淘本身的流量比较大,且都是精准购物的人群,是这些本身有购物需求的人群在淘内浏览短视频和直播,短视频和直播是用来做转化提效的,你看淘宝之前也出了几个短视频和直播相关的独立APP就没做起来,本质上也是这个原因。

而抖音和快手本身就是泛娱乐类的短视频,用户进去看到的都是生动、活泼、有趣、长知识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让用户产生依赖和沉浸,然后在切入一些购物类的流量对用户来说影响不大,反而觉得有趣。因为他们平时都喜欢看某个达人的短视频,对这个达人产生了信任,所以达人带货他们愿意购买。

但是从整体流量的分配来看,购物类的短视频和直播在抖音和快手上的占比还不是太高,我想他们两家都会对这块的内容展示都有相关的流量分配控制,否则会挤压常规内容的展现,对用户浏览体验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抖音未来做独立的APP也是必须的。

不知道快手会不会做独立的电商APP,目前这个问题还是蛮突出的,因为快手的日活比抖音少一倍,但是在电商GMV上快手是希望能够和抖音持平甚至超过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快手就必须把更多的流量分配给电商相关的短视频和直播,长期来看对其常规内容的流量挤压会比较大,从而产生对用户的浏览会有影响。

4、 创业团队不能给自己设限太多。

我们在决定停止掉“玩好货”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内容有讨论过一些其他的方向,比如当时我是想做给公众号作者提供卖货的供应链服务。

找到一些好的货,然后上架到比如有赞等平台,接着去BD公众号作者来带货变现,后端的发货、客服什么的由我们来承接,这些年确实有团队这样做,他们也赚到过不少钱。

但是我们团队另外2个合伙人负责的是产品和技术,他们的专长在这块,对做供应链这块我们都不是太懂,信心不足、兴趣也不是太大,所以内部讨论转型方向的时候我们很难达成一致,最后也没选择其他转型方向。

这个在今天来看,还是我们当时给自己设限了,虽然我们短视频项目亏钱了,但是我们公司账上还是有百万以上的现金流的,转型做其他方向还是有一些可能,但是我们放弃了。

这个点虽然不重要,但也是可以总结下,创业团队不要给自己设限太多,本来我们都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就行。什么方向不知道,相关经验没有可以学,人没有可以招,只要公司账户上有钱,我们都可以去尝试,也许新的路就在我们这种坚持尝试中找到了,如果没找到,现金流耗光了,那就死了嘛,也没啥,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胜败乃兵家常事。

梁宁不是说过麽“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我觉得这个定义,非常准确。

创业过程中遇到巨大困难不是问题,跨越周期很难也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主导者的战斗意志。企业的死亡,来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的破产。主导者只要战斗意志不息,其实他总能再募到资源,再找机会,再干一把。

当年史玉柱的珠海巨人破产,他找遍所有认识的人,拿到50万元的投资,做出了脑白金,然后东山再起。这就是一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和作战技巧的典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ihuoo.com/11599.html